问题很尖锐,因为目前以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“互联网”公司不多,也是很多这样公司的产品经理觉得工作开展困难的根源。不好回答,只能通过事实得出几点片面结论:
1. 有一定的门槛和竞争壁垒;
2. 能粘住大量用户创造“社会价值”;
3. 有足够高的“增值服务”转化率。
通俗的理解,非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里,做产品很被动。产品往往就是个支持部门,支持运营,支持销售。做产品则经常沦为“救火队”角色,永远没有时间好好梳理和规划,没有资源认认真真做事,做出来的产品也支离破碎没有成就感。而在以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,产品部门可以自主立项创新,能够控制好产品节奏并有足够的话语权。毋庸置疑,此时产品部门有着不错的地位,产品部门职位也比较有前(钱)途。
以老牌互联网企业为例,三大门户——新浪、搜狐、网易上演“三国演义”。从他们的财报数据可见,新浪主要收入来自广告,网易主要收入来自游戏,搜狐主要收入来自广告和游戏。他们三位的特点,产品同质化严重,并且也不靠“互联网产品”挣钱。难怪有人戏称新浪是个媒体(广告)公司,网易是个游戏公司,收入结构反映的客观事实。
中国互联网网站很长时间内,挣钱的唯一手段是聚人气卖广告,简单而直接。但即使有了不错的广告收入,我认为与“产品”也无关,而是强势影响力导入的广告资源。很多公司有钱后中间也尝试做了很多产品,能够持续运营下来的不多。细数这么多年互联网上的产品形态,除常规的邮箱、相册、网络地图、社会化网络、博客、微博,好像都没有太大创新,而且大部分还是抄的。既然都没太大创新,而且同质化又这么严重(可以互相抄创意),注定产品设计也不会有太大难度。最关键的问题,在公司不受重视以及可怜的待遇,导致从业者相应也没有太高的进取心,同行专业水准长期停滞不前。
在发展过程中,新浪有的“博客”和“微博”两个代表性产品很成功,但我不认为它们设计本身多好,关键这两个产品非常契合新浪“做媒体”的定位。并且新浪提供了足够的运营资源(核心部门)来支持,虽然一如既往的没找到赢利点,但是间接巩固了新浪的大众媒体地位。并且我相信,如果搜狐、网易在新浪之前做,也不会取得现在新浪的成绩。网易比较让同行印象深刻的是“邮箱”产品,曾经投入了很多资源来做,也一度在市场上笑傲江湖。但Gmail的横空出世让用户对邮箱的品味提升了一个量级(Gmail的产品设计把Google的技术实力发挥到了极致),加上QQmail反应过来穷追猛打,很快被改写市场格局。根据我对个人帐号的意义的分析,认为网易邮箱的败局已定。根本上说,不是网易邮箱的产品设计输给了QQ邮箱,而是中国用户实在离不开QQ,腾讯赢在了产品架构体系上(1+1>2的效果)。搜狐影响力最大的产品应该还是“Chinaren校友录”,可惜没能抓住机会发展成 Facebook,好久没关心,不说这个了。
再看年轻互联网企业,三大巨头——腾讯、阿里巴巴、百度上演“新三国”。从他们的财报数据可见,百度主要收入来自“竞价排名”,阿里巴巴主要收入来自“诚信通”和“中国供应商”,腾讯收入主要来自“互联网增值服务”和“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”。他们三位的特点,产品是异质化竞争,并且完全靠“互联网产品”挣钱。迎合的用户需求足够典型,覆盖的全网用户也保证了增长空间。
其中阿里巴巴和百度做的事情类似,帮企业做营销赚钱,区别在于百度擅长技术(模式单一),阿里巴巴更擅长产品(模式多样)。百度相对比较特殊,也在走百花齐放的产品路线吸引网民,比如“贴吧、知道”两款产品为今天的江湖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。阿里巴巴后来拆分出来了“淘宝、支付宝”两位小辈,也各自有独立的产品体系,并形成互相映衬和支撑的产品群,牢牢把控了电子商务的命脉。
腾讯则全部走产品路线,这几年的发展不可小觑,利用庞大的用户基数随便搞点“微支付”就可以大把数钱。前文提到的QQmail只是很小的例子,打上“Made in QQ”商标免费而且优秀的产品,对中国用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。前不久《计算机世界》露骨攥文“狗日的”腾讯剑指腾讯“一直在山寨,从未被起诉”。严重打击了创业者的创新热情,我觉得腾讯有时也过分了点,但对恶劣的市场大环境(大家都不守规矩)和竞争同质化严重的常规产品而言,高度集中的个人数据存储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。因为不需要跨平台,也可以避免成为各公司圈地运动的牺牲品,我认为这是无法改变的“用户体验”规则。
个人比较看好阿里巴巴和腾讯两位老大,他们都营造了健康的互联网产品“增值服务”生态环境。从战略上讲,阿里巴巴定位于“消费”路线,腾讯定位于 “休闲”路线,直接把网民的刚性需求给切分了。但这两家公司都还需要创新无数个产品来构建自己的产品体系,其实大家也都看出来了,目前国内最优秀的互联网产品从业者的年轻人团体,大半都在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公司(他们的专业产品设计团队是目前最优秀的),江湖上也只是这两家公司在疯狂挖角做人才储备。
顺便说说创业,就是以创意模式为核心,构建平台来促进模式产生价值。我认为最典型最成功的产品是豆瓣,慢慢成长,实现了把用户和产品紧紧绑在一起。虽然这样的产品模式没有直接挣钱,但创造了很高的社会价值,商业价值也随之滚滚而来。关键一点,腾讯没有模仿豆瓣,我更愿意认为是腾讯自己评估否定——有较高壁垒而无法模仿。相对那些靠复制模式、抄袭创意的所谓草根创业者,我认为豆瓣的创新才是健康向上,值得推崇的典范,也值得创业者们认真思考。
很多非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产品,运营进入正轨后,产品本身做的好坏已经不是最重要的,关键在有没有资源来持续支撑这样的模式。比如最近很火的“团购”,我理解是电子商务的模式之一,这门生意我觉得关键在运营能力的渠道上吧?足够吸引用户的商品和价格才是王道。设计此类型产品的门槛很低,在“产品” 角度一点意思都没有。
经过以上阐述,希望各位产品从业者了解在各类型公司创造价值的余地。在不同属性的公司里,必然有核心部门掌控强势资源,“基因”是由公司传统一开始种下的。因为在商业规则里,衡量产品好坏的唯一标准,是产品是否挣钱。
作为谨守创新原则的互联网产品从业者,我一直执着于UCD理论的转化与实践,以及传统行业模式在互联网的落地。我认为只有做这样的工作,产品设计才有挑战,而且才是有意义的“做产品”。
1. 有一定的门槛和竞争壁垒;
2. 能粘住大量用户创造“社会价值”;
3. 有足够高的“增值服务”转化率。
通俗的理解,非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里,做产品很被动。产品往往就是个支持部门,支持运营,支持销售。做产品则经常沦为“救火队”角色,永远没有时间好好梳理和规划,没有资源认认真真做事,做出来的产品也支离破碎没有成就感。而在以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,产品部门可以自主立项创新,能够控制好产品节奏并有足够的话语权。毋庸置疑,此时产品部门有着不错的地位,产品部门职位也比较有前(钱)途。
以老牌互联网企业为例,三大门户——新浪、搜狐、网易上演“三国演义”。从他们的财报数据可见,新浪主要收入来自广告,网易主要收入来自游戏,搜狐主要收入来自广告和游戏。他们三位的特点,产品同质化严重,并且也不靠“互联网产品”挣钱。难怪有人戏称新浪是个媒体(广告)公司,网易是个游戏公司,收入结构反映的客观事实。
中国互联网网站很长时间内,挣钱的唯一手段是聚人气卖广告,简单而直接。但即使有了不错的广告收入,我认为与“产品”也无关,而是强势影响力导入的广告资源。很多公司有钱后中间也尝试做了很多产品,能够持续运营下来的不多。细数这么多年互联网上的产品形态,除常规的邮箱、相册、网络地图、社会化网络、博客、微博,好像都没有太大创新,而且大部分还是抄的。既然都没太大创新,而且同质化又这么严重(可以互相抄创意),注定产品设计也不会有太大难度。最关键的问题,在公司不受重视以及可怜的待遇,导致从业者相应也没有太高的进取心,同行专业水准长期停滞不前。
在发展过程中,新浪有的“博客”和“微博”两个代表性产品很成功,但我不认为它们设计本身多好,关键这两个产品非常契合新浪“做媒体”的定位。并且新浪提供了足够的运营资源(核心部门)来支持,虽然一如既往的没找到赢利点,但是间接巩固了新浪的大众媒体地位。并且我相信,如果搜狐、网易在新浪之前做,也不会取得现在新浪的成绩。网易比较让同行印象深刻的是“邮箱”产品,曾经投入了很多资源来做,也一度在市场上笑傲江湖。但Gmail的横空出世让用户对邮箱的品味提升了一个量级(Gmail的产品设计把Google的技术实力发挥到了极致),加上QQmail反应过来穷追猛打,很快被改写市场格局。根据我对个人帐号的意义的分析,认为网易邮箱的败局已定。根本上说,不是网易邮箱的产品设计输给了QQ邮箱,而是中国用户实在离不开QQ,腾讯赢在了产品架构体系上(1+1>2的效果)。搜狐影响力最大的产品应该还是“Chinaren校友录”,可惜没能抓住机会发展成 Facebook,好久没关心,不说这个了。
再看年轻互联网企业,三大巨头——腾讯、阿里巴巴、百度上演“新三国”。从他们的财报数据可见,百度主要收入来自“竞价排名”,阿里巴巴主要收入来自“诚信通”和“中国供应商”,腾讯收入主要来自“互联网增值服务”和“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”。他们三位的特点,产品是异质化竞争,并且完全靠“互联网产品”挣钱。迎合的用户需求足够典型,覆盖的全网用户也保证了增长空间。
其中阿里巴巴和百度做的事情类似,帮企业做营销赚钱,区别在于百度擅长技术(模式单一),阿里巴巴更擅长产品(模式多样)。百度相对比较特殊,也在走百花齐放的产品路线吸引网民,比如“贴吧、知道”两款产品为今天的江湖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。阿里巴巴后来拆分出来了“淘宝、支付宝”两位小辈,也各自有独立的产品体系,并形成互相映衬和支撑的产品群,牢牢把控了电子商务的命脉。
腾讯则全部走产品路线,这几年的发展不可小觑,利用庞大的用户基数随便搞点“微支付”就可以大把数钱。前文提到的QQmail只是很小的例子,打上“Made in QQ”商标免费而且优秀的产品,对中国用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。前不久《计算机世界》露骨攥文“狗日的”腾讯剑指腾讯“一直在山寨,从未被起诉”。严重打击了创业者的创新热情,我觉得腾讯有时也过分了点,但对恶劣的市场大环境(大家都不守规矩)和竞争同质化严重的常规产品而言,高度集中的个人数据存储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。因为不需要跨平台,也可以避免成为各公司圈地运动的牺牲品,我认为这是无法改变的“用户体验”规则。
个人比较看好阿里巴巴和腾讯两位老大,他们都营造了健康的互联网产品“增值服务”生态环境。从战略上讲,阿里巴巴定位于“消费”路线,腾讯定位于 “休闲”路线,直接把网民的刚性需求给切分了。但这两家公司都还需要创新无数个产品来构建自己的产品体系,其实大家也都看出来了,目前国内最优秀的互联网产品从业者的年轻人团体,大半都在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公司(他们的专业产品设计团队是目前最优秀的),江湖上也只是这两家公司在疯狂挖角做人才储备。
顺便说说创业,就是以创意模式为核心,构建平台来促进模式产生价值。我认为最典型最成功的产品是豆瓣,慢慢成长,实现了把用户和产品紧紧绑在一起。虽然这样的产品模式没有直接挣钱,但创造了很高的社会价值,商业价值也随之滚滚而来。关键一点,腾讯没有模仿豆瓣,我更愿意认为是腾讯自己评估否定——有较高壁垒而无法模仿。相对那些靠复制模式、抄袭创意的所谓草根创业者,我认为豆瓣的创新才是健康向上,值得推崇的典范,也值得创业者们认真思考。
很多非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产品,运营进入正轨后,产品本身做的好坏已经不是最重要的,关键在有没有资源来持续支撑这样的模式。比如最近很火的“团购”,我理解是电子商务的模式之一,这门生意我觉得关键在运营能力的渠道上吧?足够吸引用户的商品和价格才是王道。设计此类型产品的门槛很低,在“产品” 角度一点意思都没有。
经过以上阐述,希望各位产品从业者了解在各类型公司创造价值的余地。在不同属性的公司里,必然有核心部门掌控强势资源,“基因”是由公司传统一开始种下的。因为在商业规则里,衡量产品好坏的唯一标准,是产品是否挣钱。
作为谨守创新原则的互联网产品从业者,我一直执着于UCD理论的转化与实践,以及传统行业模式在互联网的落地。我认为只有做这样的工作,产品设计才有挑战,而且才是有意义的“做产品”。
广告合作:本站广告合作请联系QQ:858582 申请时备注:广告合作(否则不回)
免责声明: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,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,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,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侵权、后门、不妥请联系本站删除!
免责声明: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,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,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,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侵权、后门、不妥请联系本站删除!
暂无评论...
RTX 5090要首发 性能要翻倍!三星展示GDDR7显存
三星在GTC上展示了专为下一代游戏GPU设计的GDDR7内存。
首次推出的GDDR7内存模块密度为16GB,每个模块容量为2GB。其速度预设为32 Gbps(PAM3),但也可以降至28 Gbps,以提高产量和初始阶段的整体性能和成本效益。
据三星表示,GDDR7内存的能效将提高20%,同时工作电压仅为1.1V,低于标准的1.2V。通过采用更新的封装材料和优化的电路设计,使得在高速运行时的发热量降低,GDDR7的热阻比GDDR6降低了70%。
更新日志
2024年11月23日
2024年11月23日
- 凤飞飞《我们的主题曲》飞跃制作[正版原抓WAV+CUE]
- 刘嘉亮《亮情歌2》[WAV+CUE][1G]
- 红馆40·谭咏麟《歌者恋歌浓情30年演唱会》3CD[低速原抓WAV+CUE][1.8G]
- 刘纬武《睡眠宝宝竖琴童谣 吉卜力工作室 白噪音安抚》[320K/MP3][193.25MB]
- 【轻音乐】曼托凡尼乐团《精选辑》2CD.1998[FLAC+CUE整轨]
- 邝美云《心中有爱》1989年香港DMIJP版1MTO东芝首版[WAV+CUE]
- 群星《情叹-发烧女声DSD》天籁女声发烧碟[WAV+CUE]
- 刘纬武《睡眠宝宝竖琴童谣 吉卜力工作室 白噪音安抚》[FLAC/分轨][748.03MB]
- 理想混蛋《Origin Sessions》[320K/MP3][37.47MB]
- 公馆青少年《我其实一点都不酷》[320K/MP3][78.78MB]
- 群星《情叹-发烧男声DSD》最值得珍藏的完美男声[WAV+CUE]
- 群星《国韵飘香·贵妃醉酒HQCD黑胶王》2CD[WAV]
- 卫兰《DAUGHTER》【低速原抓WAV+CUE】
- 公馆青少年《我其实一点都不酷》[FLAC/分轨][398.22MB]
- ZWEI《迟暮的花 (Explicit)》[320K/MP3][57.16MB]